清明节的回忆与传承

清明节快到了,淅沥沥的小雨时而下着时而停了,好似缅怀过去也好似洗礼现在。这一天,妈妈早早地叫醒了她的宝贝女儿安安,坐在床边,轻轻地问她:“安安,你知道清明是什么吗?”

安安眨了眨眼睛,稚嫩地回答:“是去拜拜太太爷、太太婆,还有太太太们,然后去阿太家吃饭。阿太会包青色的饺子给囡囡吃。”妈妈听了,微笑着摇了摇头,她知道安安还小,对于清明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。

妈妈抚摸着安安的小脑袋,温柔地说:“清明,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。在这个时候,我们会去祭拜祖先,表达对他们的怀念和尊重。而你说的青色饺子,其实叫做清明粿,也叫艾果,是用艾草做的。”

安安听得津津有味,她拉着妈妈的手说:“妈妈,我想听更多关于清明的事情。”妈妈想了想,开始讲述自己小时候过清明的情景。

“当艾草淋过雨,变得嫩绿嫩绿的时候,人们就开始做艾果了。”妈妈说着,仿佛陷入了回忆,“一家人聚在一起,摘艾草、煮艾草、揉面团,那个场面可热闹了。面团不仅有青色的,还有白色的。手工好的老匠人会把艾果做成各种造型,像玲珑宝塔、花轿、十二生肖等等。我们小孩子则会用两个小手指把艾果搓成花生的形状,或者捏个荸荠的样子。”

安安听得入了迷,她的眼中闪烁着对妈妈小时候生活的向往。妈妈继续说:“做好艾果后,我们会拿着这些蒸熟的艾果上山拜祭先祖。听老人们讲讲先祖的故事,有逗人发笑的趣事,也有一些惋惜哀伤的事情。那些故事让我们更加了解家族的历史和文化。”

妈妈顿了顿,又说:“但是,更有趣和真正有意义的,是学校组织的扫墓踏青活动。在清明前夕,学校里就开始忙碌起来。学生们忙着做手工,准备花朵和象征纪念意义的礼物。小朋友们用五颜六色的纸做成纸花扎起来,也会折千纸鹤。有的小朋友还会写诗画画,把自己对烈士先辈们想说的话放进去。”

安安听到这里,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。她问:“妈妈,你们也会去扫墓吗?”妈妈点了点头说:“是的,我们会去烈士墓扫墓。校长会给我们讲关于烈士生前怎样英勇就义、守卫祖国的故事。这些烈士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,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。”

妈妈的语气变得有些沉重,但她还是继续说:“扫完墓后,小朋友们会去山坡下组队捡柴火、搭石头灶,拿锅子做菜煮饭。虽然味道不咋的,最后还得老师帮忙完成,但大家至少体验了一把野外生存的乐趣。那种自己动手、丰衣足食的感觉真的很棒。”

安安听着妈妈的讲述,心中充满了对那个时代的向往。她想:如果我也能像妈妈小时候那样过清明,那该有多好啊!

就在这时,妈妈突然话锋一转说:“其实现在我们也可以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。虽然时代变了,但我们对祖先的怀念和尊重是不变的。我们可以去祭拜祖先、做艾果、听老人讲故事。更重要的是,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,努力学习、健康成长。”

安安听了妈妈的话深受启发。她拉起妈妈的手说:“妈妈,今天我们早点去阿太家吧!我要自己做艾果给祖先们吃。明天你带我去扫墓好吗?我也想听那些有趣的故事。”

妈妈看着安安充满期待的眼神,微笑着点了点头。她知道这个清明节对于安安来说将是一个特别而有意义的节日。在这一天里她不仅了解了清明的传统文化和习俗,还学会了珍惜和感恩。这将是她成长道路上一个美好的回忆。